肿瘤药房网
查疾病 问医生 疾病科普

成功手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治疗10岁男孩甲状腺癌

发布时间:2023-10-06 17:09:40 137次浏览

近日,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一位名叫阳阳的10岁男孩成功接受手术治疗,战胜了甲状腺癌。阳阳的家人发现他颈部出现肿块后,经过多次诊断和筛查,最终选择了前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治疗。

f8a783a654f0e90c05ab9e1eef49da4b.jpg

甲状腺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儿童肿瘤,一般发病于十岁以上的孩子。阳阳的病情比较严重,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为乳头状癌,并出现了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为了彻底清除癌细胞,医生决定进行双侧甲状腺及肿瘤切除术,同时对双侧颈部淋巴结进行清扫。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专家团队在手术中采用了精细的操作技术,保护了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尽可能减少手术风险。手术顺利完成,阳阳在手术后恢复良好。

专家表示,尽管儿童甲状腺癌在儿童肿瘤中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并清除干净,预后相对较好。儿童甲状腺癌主要是乳头状癌,对131I治疗非常敏感,因此生存率较高。

文章提醒,一旦发现孩子颈部出现肿块等症状,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专业诊疗。及早诊断和治疗能够避免病情进展和转移,提高治愈率。同时,专家强调儿童甲状腺癌的预后相对较好,家长不必过分担心,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

通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精细手术和综合治疗,阳阳成功战胜甲状腺癌,为更多儿童甲状腺癌患者带来了希望和信心。亲切的医护环境和专业的医疗团队将继续为儿童的健康奉献力量。


相关推荐

国家医保局辟谣:职工医保缴费事关个人医保,警惕谣言陷阱

近日,在一些网络平台如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上转发了一篇题为《职工注意!2024年起,职工医保缴费将彻底改变》的文章及相关截图。经过核实,该文章中关于"职工医保费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个人将不再拥有自己的医保账户"等内容完全属于虚假宣传。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4号)的要求,各地医保部门通过改革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建立健全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实际提高职工医保参保人门诊保障水平。改革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制度仍然保留,并保持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变”。首先,个人账户结余的归属保持不变,改革前的历史结余和改革后新划入的结余仍然归个人所有,可用于支付个人及其家属的医疗费用等支出,并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其次,在职职工个人缴费比例和流向不改变,仍然全额转入个人账户。第三,退休人员不缴费的政策仍然不变,个人账户资金仍由统筹基金划入。目前,改革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职工医保门诊待遇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上半年,普通门诊统筹已惠及职工医保参保人次达11.24亿人次。网络上流传的关于“取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相关文章和截图纯属谣言,我们保留追究相关传播谣言者责任的权利。
192

戈利昔替尼:迪哲医药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创新之光

近日,迪哲医药宣布,他们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JAK1抑制剂戈利昔替尼针对淋巴瘤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这是一项令人振奋的消息,意味着戈利昔替尼可能成为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新希望。JAK/STAT信号通路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T细胞淋巴瘤。戈利昔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通过靶向JAK/STAT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成为淋巴瘤领域全球首个并且目前唯一处于NDA申报阶段的药物。当前可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的客观缓解率(ORR)几乎都不超过30%,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数字。然而,戈利昔替尼在全球多中心关键性临床试验(JACKPOT8的B部分)中表现出了出色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在每日一次口服给药下,戈利昔替尼能够持续抑制JAK/STAT通路,单药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44.3%,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CRR,23.9%)。这些数据表明,戈利昔替尼是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戈利昔替尼在国际上备受认可,体现了中国在原研药领域的硬实力。他们连续4年在国际顶级学术大会上获得5项口头报告,证明了他们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此外,戈利昔替尼还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快速通道认定”,成为首个获得该认定的针对PTCL的中国原创新药。并且他们在国际期刊《肿瘤学年鉴》上发表的研究成果的影响因子为51.8。戈利昔替尼以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为优先开发的适应症,打造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迪哲医药还计划继续挖掘戈利昔替尼在其他领域的潜力,包括实体瘤和自身免疫等领域。他们正在与另一款国产肺癌靶向药舒沃哲®(舒沃替尼)联合进行I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标准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这标志着他们在肿瘤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总之,戈利昔替尼是迪哲医药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一颗闪亮之星。他们的努力和成就不仅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还为中国原研药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期待着戈利昔替尼在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以及其他领域的进一步突破和应用。
263

中秋月饼吃多了会怎样,医生揭示食用风险

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赏月、吃月饼、赏花灯,感受团圆和祝福的美好。而月饼作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食物,也成了人们庆祝的重要一环。然而,过度食用月饼可能会给健康带来潜在风险,因此我们在享受这美味佳肴的同时,也需要适量食用。月饼以其独特的馅料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有多种口味可供选择。然而,月饼的高热量和高糖分也是无法忽视的问题。一款普通蛋黄月饼的热量通常在300卡路里以上,并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脂肪。如果过度食用,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血糖升高,并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为了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需注意适量食用月饼。首先,每天的热量摄入应该在合理范围内,一份月饼的热量差不多等同于一顿正餐的热量,因此,如果你已经吃过了正餐,尽量减少月饼的摄入量。其次,选择低糖、低脂的月饼,这样可以降低糖分和脂肪的摄入。最后,多关注其他食物的搭配,例如搭配一些水果和蔬菜,来增加饮食的均衡性。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和心脏病患者,他们更应该注意控制食量和选择合适的月饼。他们可以选择低糖或者无糖的月饼,或者选择其他代替品,如南瓜饼和芋头饼,这些替代品热量更低,营养价值也更高。总的来说,中秋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教育时刻。尽管月饼美味可口,但我们要懂得适量食用,避免因为过度摄入而导致的健康问题。因此,在中秋节期间,让我们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要谨记健康的原则,让中秋节成为一个健康新开始。
114

线粒体蛋白质转运的新路径:TOM-TIM23超级复合物的发现

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龙研究员课题组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研究论文,题为“Molecular pathway of mitochondrial preprotein import through the TOM-TIM23 supercomplex”。这项研究揭示了线粒体中介导蛋白质转运的TOM-TIM23超级复合物的结构和生化结果,不仅重新定义了线粒体内膜TIM23转运体复合物的核心组成,还发现了新的蛋白质转运酶工作模式。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扮演着能量供应、胞内代谢、体内平衡和细胞凋亡等重要角色。线粒体内部分布着超过1000种蛋白质,细胞质中合成的99%线粒体蛋白质需要通过转运进行运输。线粒体蛋白质的运输对于维持和调控线粒体的活性至关重要,与许多代谢疾病和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李龙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探究线粒体蛋白质进入线粒体的分子机制,此前的工作已经解析了线粒体膜蛋白通过TIM22转运复合物进入内膜的途径。这次研究中,李龙课题组从TOM-TIM23超级复合物入手,采用创新的研究策略,选择将绿色荧光蛋白与线粒体蛋白质融合作为转运底物,成功捕获了TOM-TIM23超级复合物转运蛋白质底物的中间状态。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单颗粒分析该中间态,研究人员发现了TOM复合物和TIM23复合物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揭示了蛋白质底物如何从线粒体外膜跨越到内膜的新途径。这项研究不仅高分辨率地解析了TOM复合物的结构,还发现了一条极性氨基酸路径,这条路径介导蛋白质底物通过Tom40的中间孔道。此外,研究人员通过在蛋白质底物的不同位点引入非天然氨基酸,并利用光交联技术探测蛋白质底物周围环境,发现了直接帮助底物跨越两层脂膜的核心亚基。令人意外的是,蛋白质底物的N端片段在内膜中与Tim17和Mgr2两个亚基交联,而不与认为是内膜转运通道的Tim23亚基交联。这一发现揭示了过去对TIM23复合物核心转运通路的认知存在重大偏差。结合AlphaFold2建模、生化交联、酵母遗传学和线粒体蛋白质体外转运等技术,研究人员确定了TIM23复合物的核心成分,由Tim23、Tim17和Mgr2三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三聚体。其中,Tim17和Mgr2形成一个通道状结构,而Tim23与Tim17背靠背结合,不参与通道的形成。在蛋白转运的过程中,蛋白质底物穿过Tim17和Mgr2形成的通道状结构,不直接与Tim23亚基接触。通过这项研究,我们不仅开发了一套新颖的蛋白转运研究策略,揭示了线粒体蛋白质通过TOM-TIM23超级复合物穿越双层脂膜的关键路径,而且纠正了过去40年对于内膜TIM23转运复合物核心组分的错误认知。研究人员发现新的蛋白质转运酶工作模式,即Tim17作为核心转运亚基,以混合模式帮助蛋白质跨膜转运。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深入理解线粒体的生物合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线粒体蛋白质通过TOM-TIM23超级复合物的转运路径示意图总结而言,这项研究的发表不仅对于线粒体蛋白质转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还为我们认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人员的努力为我们揭示了线粒体蛋白质转运的新路径,并纠正了过去的错误认知。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更多关于线粒体蛋白质转运的细节,为解决与线粒体相关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这项研究的成果将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42

国家卫健委回应今冬呼吸道疾病高发关切问题

随着不同地区陆续进入冬季,呼吸道疾病开始高发。肺炎支原体感染、流感等疾病同时爆发,今年冬季的呼吸道疾病是否有所增加?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回答了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一、呼吸道疾病增多?发病水平总体正常近期,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人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流感这些呼吸道疾病。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的童朝晖所长表示,事实上,每年冬季都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之一,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每3年至7年会出现周期性的流行。单核细胞增多症也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疾病,但发病率并没有比往年增加。童朝晖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间,因为大家都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一些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有所减少。随着防控工作进入新的阶段,这些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恢复到了疫情发生之前的水平,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表示,我国的冬春季流感流行季通常是从每年10月下旬到次年3月上旬,在1月左右达到高峰。最近的流感监测数据显示,各地正逐渐进入流感高峰期。二、不少人感染新冠病毒?呈波动下降趋势互联网上有声音说,不少咳嗽、发烧的人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对此,王大燕指出,当前我国的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总体上表现为起伏下降。自今年8月下旬以来,全国每周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连续下降已达10周之久,同时全国的发热门诊和哨点医院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率也一直呈下降趋势。根据王大燕的介绍,国家目前仍在全面监测新冠病毒,采用多种渠道进行监测工作,并将数据定期发布在中国疾控中心网站上。监测数据显示,当前全球和我国流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都属于奥密克戎,最近一周采样的病毒测序结果显示所有变异株均属于XBB的亚分支,未发现其生物学特性发生明显变化。三、能否自行服药?建议先确认病原如果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建议如何用药?童朝晖指出,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导致的症状非常相似,我们可以通过进行抗原和核酸检测来准确确认病原体。因此,建议大家在药物治疗前先确诊病原体。童朝晖还指出,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自然限制,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有些情况可以通过对症缓解来减轻症状。然而,对于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以及免疫力较弱的特殊人群来说,建议及时就医。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在增加,一些家长自行决定给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的孩子服用阿奇霉素。北京儿童医院的王荃主任医师表示,这种做法是不被建议和认可的。王荃指出,最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比例确实有所增加,但总体而言,病毒仍是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这些病原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病原中,阿奇霉素是无效的。此外,由于儿童器官和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所以不应该轻易使用药物或滥用药物。四、中医药如何防治?治疗、养护相互配合北京中医医院的院长刘清泉介绍了一些地方所采取的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中医药方案。这些方案中包括了一些经典处方和经验方,还有用于小儿推拿的治疗方法。对于这类疾病,中医药治疗需要在早期应用,并结合中西医疗方法。例如,结合中药和推拿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儿排痰。刘清泉通过“预防疾病”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饮食要保持寒热均衡,冬季主要以温热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要保持饮食规律,少食用过于辛辣或过于甜腻的食品。其次,适度进行锻炼,尤其是老年人,避免在大量出汗时喝冷水或吹风,因为这容易引起感冒。最后,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或者过度休息都会损伤人体的正气。五、日常怎样预防?卫生习惯+疫苗接种王大燕表示,防止传染病的最佳和最经济的方法是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发病和严重病情的风险。有些呼吸道疾病目前没有专门的疫苗可以预防。王大燕指出,通过掌握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科学的预防方法,以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险。王大燕指出,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并尽量避免习惯性触摸眼睛、鼻子和口。此外,我们还要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何更好地发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哨点作用?孙丽,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介绍说,除了为辖区居民提供疫苗接种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在优化就诊流程的同时,设立了呼吸道专科门诊,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上级医院的转诊,并提供基层医院治疗普通常见病的服务。
200

乙醛脱氢酶和肝脏健康的密切关系

美国杜兰大学及其他机构的科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重点研究了一组关键酶类,称为乙醛脱氢酶。这些酶能够催化多种脂肪和芳香醛的氧化反应,形成不可逆的羧酸产物。机体的肝脏在维持重要的内部平衡功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代谢和解毒等。无法清除有毒的中间物质可能会导致肝脏损伤、肝纤维化甚至肝癌的发生。最近,来自美国杜兰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在国际杂志GeneExpression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肝脏分区和肝癌中的乙醛脱氢酶(ALDHs)”的研究报告,重点研究了一组关键酶类,这些酶能催化多种脂肪和芳香醛的氧化反应,形成相应的羧酸,并且对于了解这些酶在肝脏中的分布和功能非常重要,有助于有效治疗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肝脏疾病。研究人员在文章中,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的数据,如人类蛋白质图谱等,分析了正常成人肝脏、肝分区、肝细胞癌(HCC)和胆管癌(CCA)中ALDHs的表达模式。他们还研究了这些ALDHs在不同肝脏区域的分布情况,这对于理解其在肝脏稳态和肝脏疾病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揭示乙醛脱氢酶在机体肝脏分区和肝癌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醛脱氢酶(ALDHs)是治疗肝脏疾病的一种潜在治疗性靶点。该酶可以通过减少信号转换器和激活因子的转录甲基化来防止乙醛暴露,从而减缓酒精性肝病的发生。研究表明,ALDHs在不同的肝脏部位表达模式不同。例如,有些ALDHs主要分布在肝脏中心周围区域,而其他ALDHs主要分布在门静脉周围区域。在肝癌中,这些模式可以明显改善。例如,在肝细胞癌中,特定的ALDHs表达水平会增加,这可能揭示了其在癌症进展中的潜在角色。相反,其他ALDHs的表达水平会下降,这暗示了其保护性功能的丧失。研究人员的结论指出,肝脏中ALDHs的多种时空表达可能在维持肝脏健康方面起关键作用。ALDHs的表达和功能变化与肝脏疾病密切相关,包括肝细胞癌和胆管癌。本研究强调了ALDHs在肝脏健康和疾病发生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绘制区域分布图谱并了解其在肝癌中的表达变化,研究人员可能能够开发出新的诊断、预后和治疗策略。进一步了解ALDH基因在肝脏中的功能尤其是与肝脏分区的关联,可能有助于研究人员开发更准确和个性化的治疗策略,例如针对肝癌和胆管癌等肝脏疾病。综上所述,这篇文章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对在肝脏分区中进行识别的ALDHs的时空调节机制更深入理解和线索。
128

食管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及早期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从炎症到侵袭性癌的多阶段过程。然而,这一过程非常复杂,迄今为止还很少有相关研究揭示这一过程。早期诊断和治疗EC是中国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项目的重点。如何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效的方式筛选电子商务值得探索。在此,专家就其发生发展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1 介绍2020年,食管癌(EC)患者增加60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8;死亡人数增加54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6;在中国,2020年EC的发病率增加了32万,排名第6位,死亡率增加了30万,排名第4位。近日,中国国家癌症中心(NCC)公布的2016年全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统计数据显示,EC发病率在男性中排名第5,在女性中排名第8,死亡率在男性中排名第4,在女性中排名第6。因此,EC仍然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包括两种主要病理类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食管腺癌(EAC)。ESCC是最常见的亚型,占全世界EC病例的90%,发病率最高的是中国、中亚、东非和南非,而EAC主要发生在南美和欧洲。在中国,EC病例占世界EC病例的70%。目前尚不清楚EC是如何发生的。目前的研究表明,EC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从反复的炎症刺激到癌前病变,再到浸润性癌症。这一过程非常复杂,涉及食管上皮细胞和非上皮细胞在微环境中的细胞遗传学变化,其分子机制仍在探索中[5]。有研究表明,一些驱动基因的高频突变与EC的发生有关,如p53、p16、PTEN、RB1、ZNF750等。早期食管癌定义为仅累及粘膜而未怀疑有淋巴结转移的病变。早期诊断为EC的患者约占20%,病变切除后5年生存率约为85%。常用的白光内镜下Lugol's碘染色引导活检(WLE)或窄带成像(NBI)等诊断方法均能较好地诊断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EC。然而,由于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EC患者多无症状,内镜筛查费用高且痛苦,因此内镜筛查不适合大规模筛查,导致早期诊断率低,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由于治疗费用高,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中晚期EC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而内镜下治疗早期EC,如内镜下粘膜切除(EMR)或内镜下粘膜剥离(ESD),不仅创伤小,生存时间长,而且能保留食管结构和功能,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EC至关重要。传统上,食管癌前病变定义为不典型增生,分为轻、中、重度。近年来WHO对食道肿瘤的分级将食道癌前病变定义为上皮内瘤变/不典型增生,并根据浸润深度分为低分级和高分级。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常增生侵袭上皮的下1/2,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常增生侵袭上皮的上1/2。侵袭整个上皮的肿瘤称为原位癌(CIS)。本文就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EC的发病机制、生物标志物及诊断方法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2 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EC发生机制研究进展从癌前病变到浸润性癌的进展是非常复杂的。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者通过测序逐渐揭示了影响EC发生发展的一些关键基因和通路。詹其敏院士等通过对158例ESCC患者的基因组分析,发现有8个基因(TP53、RB1、CDKN2A、PIK3CA、NOTCH1、NFE2L2、ADAM29、FAM135B)发生了显著突变,其中从未报道与ESCC相关的FAM135B被证实可增强肿瘤细胞的恶性性。同时,ESCC的突变主要涉及Wnt、细胞周期、Notch、RTK-Ras和AKT通路。PSMD2、RARRES1、SRC、GSK3B和SGK3可能是潜在的新型治疗靶点。贺杰院士等通过对113例EC患者的外显子测序,发现99%的样本中与细胞周期和凋亡通路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主要包括TP53、CCND1、CDKN2A、NFE2L2和RB1。组蛋白修饰相关基因突变频率也较高,包括KMT2D、KMT2C、KDM6A、EP300和CREBBP,其中EP300突变与预后不良相关。此外,FAT1、FAT2、FAT3或FAT4或AJUBA和NOTCH1、NOTCH2或NOTCH3或FBXW7的突变分别导致Hippo和Notch通路的失调。虽然有研究发现了一些ESCC的肿瘤生物标志物,但用于诊断的新生物标志物仍然不足。最近的基因组研究,包括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项目,通过对临床组织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或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ESCC中的许多基因组突变。林东鑫院士团队发现ALDH2 4q23位点的rs671和ADH1B 12q24位点的rs1229984两个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ESCC风险显著相关,并与饮酒和吸烟状态相互作用。他们进一步对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确定了6个ESCC突变特征(E1-E6),其中E4与吸烟和饮酒状态显著相关。此外,具有ALDH2风险基因型(rs671-AG/-AA)的饮酒者中签名E4的频率显著高于无该风险基因型的饮酒者。这一风险基因型也明显高于不饮酒者和rs671-GG基因型的不饮酒者。AGH1B的分析结果与ALDH2相似。虽然这些研究从某些方面揭示了EC的发病机制,但它们只局限于侵袭期,而不是从癌前病变到侵袭性癌的过程,因此不能完全揭示EC发生发展的机制。既往研究表明,细胞微环境的慢性炎症是消化系统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慢性炎症诱导的活性氧和活性氮(Reactive oxygen and nitrogen species, RONS)可损伤重要的细胞成分(如DNA、蛋白质和脂质),从而导致恶性细胞转化。Lin等研究表明,食管黏膜组织学的恶性程度随着炎症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他们对包括正常上皮组织、单纯性增生组织、上皮内瘤变组织和EC组织在内的227个组织进行了全外显子和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正常粘膜组织到上皮内瘤变再到浸润性癌的变化过程。他们的研究表明,DNA的损伤状态和炎症程度与粘膜组织的异型性程度呈正相关。磷酸化H2AX (γH2AX)在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单纯增生组织。γ - h2ax在非炎症组织和炎症组织中的阳性率不同,γ - h2ax的表达随炎症程度和细胞异型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此外,他们发现基因组倍性的增加始于上皮内瘤变阶段,例如,68%的上皮内瘤变和55.6%的鳞状细胞癌样本中存在多倍体,但在单纯增生样本中没有。最后,他们还发现了几个在上皮内瘤变和鳞状细胞癌中常见的突变基因,如CDKN2A、ASCL3、FEV、CCND1、NFE2L2和SOX2。虽然上皮内瘤变和鳞状细胞癌在拷贝数变异(CNA)的大小上没有差异,但鳞状细胞癌的CNA状态明显增加。虽然鳞状细胞癌和上皮内瘤变有许多共同的遗传改变,但它们之间仍存在独特的突变,表明遗传异质性。仅仅研究基因组学是远远不够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是对基因组学研究的补充。Zhang等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正常粘膜组织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比较了两组之间蛋白表达的差异。共鉴定4006个蛋白,与正常黏膜组织比较,差异表达236个蛋白,其中上调138个,下调98个。此外,已有研究证实18种蛋白在ESCC与正常组织之间存在差异表达。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蛋白富集于多种功能和信号通路,如肌动蛋白骨架调控、PPAR信号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等。尽管这些研究揭示了基因组改变在ESCC中的重要作用,但尚不清楚正常上皮细胞如何通过突变从癌前病变进展为浸润性癌症,因为这些研究大多基于横断面设计,而不是顺序进展或涉及较少的疾病阶段。此外,少数体细胞突变可能不足以启动EC的发生和发展,因为这种突变也发生在病理正常的人类食管组织中。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的复杂背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阐明肿瘤发生过程中TME细胞的动态转录组变化对揭示ESCC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可以分析组织样本中复杂的细胞组成,破译细胞状态转变。然而,由于几乎不可能从患者身上获得这些病变,因此很难分析持续进展的肿瘤,因此必须在动物模型中寻找解决方案。化学致癌物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小鼠ESCC发生的方式与人类ESCC的致瘤过程相似。因此,通过构建小鼠模型研究ESCC的发育过程有助于了解人类ESCC的发育过程。通过单细胞测序对模型小鼠ESCC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可以显示不同发育阶段食管上皮内各种细胞的状态,从而描绘食管鳞状细胞癌发展的全貌。研究表明,在ESCC的发展过程中,上皮细胞表现出6种不同的状态(EpiC 1-6),分别与分裂和增殖、解毒、细胞外致癌物质刺激反应和促炎反应、角化、上皮-间质转化和血管生成以及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控制有关。EpiC 1-3存在于不同阶段,但比例不同,说明这三种类型的细胞是食管上皮的基本组成部分,而EpiC 4和5存在于炎症和增殖阶段,而EpiC 6仅存在于侵袭性肿瘤。此外,这些细胞表现出两条变化途径,都是从EpiC 1开始,有的细胞从增殖性的EpiC 1向正常分化的EpiC 4转变,有的细胞从EpiC 2向EpiC 5发展,最后向恶性的EpiC 6发展。这些细胞亚型很好地证明了肿瘤发生过程中食管上皮细胞的动态转化。既往对人类食管基因组突变的研究表明,虽然正常人食管上皮外显子突变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未发生与癌症相关的病变,提示致癌物和免疫抑制因子引起的转录组改变可能在ESCC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般来说,ESCC的发生是外部致癌刺激、炎症反应、基因突变和免疫抑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 EC早期诊断研究进展目前,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前列腺癌预后的最佳策略。如果早期发现并接受内镜或手术治疗,5年总生存率可大大提高至90%以上。但对于EC和癌前病变的筛查,内镜筛查价格高、效率低,不适合大规模筛查。目前在国内主要用于EC高发地区的筛查。因此,寻找有效的无创生物标志物进行筛查,降低筛查成本,提高早期诊断EC的效率和准确性,将有助于降低死亡率。4 筛选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基于食道细胞学样本、血液样本、呼吸样本、口腔微生物组等开发了一些诊断EC的生物标志物,如p53抗体等血液抗体、循环肿瘤细胞、循环miRNAs和lncRNAs。此外,还有将活检与生物标志物(如DNA甲基化标志物、突变基因和snp)相结合的诊断方法。5 内镜筛查研究进展目前,内镜筛查仍是临床筛查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内镜筛查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无症状的癌前病变和早期癌性病变并将其切除,因此非常依赖于诊断的准确性。在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中,内镜诊断漏诊EC占所有病例的6.4%。因此,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是诊断和治疗的重点。窄带成像(NBI)可以检测到更多的发育不良区域,同时减少了所需的活检次数。为了更直观、准确地评估分期和组织病理类型,实现有针对性的活检甚至病理可视化,新的内镜成像技术不断涌现。图像增强内镜(IEE)在白光内镜的基础上提高了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的检出率,避免了不必要的活检。Lugol色内窥镜(LC)可以显示WLE下未见的癌前病变,并通过显示精确的边界使活检更加准确。I-scan技术也是一种数字比较方法,可以增强微小的粘膜结构和细微的颜色变化。与随机活检相比,i-scan引导下的活检诊断率更高(66%),准确率为96%,需要的活检较少[47,48]。人工智能(AI),尤其是深度学习,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了解内窥镜专家如何诊断和解释图像后,人工智能可以更好、更高效地完成工作。此外,人工智能在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面与临床专家没有显著差异,甚至优于一些初级或中级医生。未来,人工智能将在医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 内镜治疗早期EC的进展内镜根除疗法(EET)是目前食管癌前病变及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食管癌的基本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粘膜下切除术(ESD)。EET可达到95% ~ 100%的5年生存率。射频消融(RFA)通常用于平坦或不可见病变的消融,以及内镜消融后残留的病变。出血、穿孔和食管狭窄是内镜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在切除部位小心地凝血暴露的血管可以减少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夹子闭合、支架置入和内镜下缝合是治疗术中穿孔的有效方法。常见的狭窄治疗方法有自助充气球囊、预防性放置全覆盖自膨胀金属支架、可生物降解支架、口服类固醇、局部类固醇注射或局部类固醇凝胶应用(图1)。图1 早期EC的治疗策略7 早期EC的其他治疗进展虽然内镜治疗是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EC的基础,但手术和放化疗也需要。根据日本食管癌学会(JES)编辑的食管癌实践指南2022,当诊断为pt1a -粘膜肌肉炎(MM)时,建议非周周病变患者接受内镜治疗,而全周病变患者建议接受手术(如果能耐受)或放化疗。对于经内镜治疗后诊断为粘膜下(SM)的患者,还应考虑进行手术或放化疗等附加治疗。病变长度> 5cm者建议行手术治疗。当患者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时,建议采用化疗、放疗或放化疗(图1)。8 结论为了提高EC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EC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这应该是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的重点之一。虽然对EC发病机制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但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中发现的证据仍然不足,尚未发现有效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大规模人群的初步筛查。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EC的发生发展机制,筛选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利用,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参考资料:Holistic Integrative OncologyRecent advances in the mechanism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
575

和誉医药创新药物Irpagratinib获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今天(9月25日),和誉医药宣布,他们开发的针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的高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Irpagratinib(ABSK011)已获得美国FDA批准,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进行单药I期临床试验。这项研究已经获得批准,目的是评价ABSK-011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重点人群是FGF19过表达的肝细胞癌(HCC)患者。这是和誉医药在中国以外进行的首个Irpagratinib临床试验。2022年12月,和誉医药发布了Irpagratinib在中国针对FGF19过表达的二线肝细胞癌患者的I期初步结果,显示出出色的安全性和疗效。和誉医药还计划在今年10月的2023年欧洲肿瘤学会(ESMO)年会上公布该I期临床试验的进一步最新结果。与此同时,和誉医药还在中国对FGF19过表达的晚期HCC患者进行Irpagratinib联合抗PD-L1抗体阿替利珠单抗(罗氏制药研制)的II期试验,该试验已于2022年2月完成首例患者的入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数据,2020年原发性肝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排名第六,每年新增病例数达到90.6万人,其中83.0万人死亡。在美国,新增病例超过42,000例,死亡病例达到31,000例。在我国,肝癌尤为高发,占据了全球范围内近50%的比例,每年新增病例达到41.0万人,病死者达到39.1万人。IARC预测,到2040年,肝癌的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将进一步增加。总体来说,肝癌的治疗非常困难,预后不良,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比例高达1:0.9,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作为主要的肝癌类型,肝细胞癌(HCC)占据了原发性肝癌的85%~90%。HCC恶性程度高,大约30%的HCC患者存在FGFR4高表达异常且预后不佳。现有的治疗手段无法满足长期存活的需求,对于HCC的治疗仍然存在巨大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有关Irpagratinib(ABSK011)的信息Irpagratinib是一种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小分子抑制剂,旨在治疗晚期实体瘤,特别是那些存在FGFR4信号通路异常(如配体FGF19扩增/过表达、FGFR4突变/扩增/融合等)的晚期HCC、胆管癌和乳腺癌等。FGFR4信号通路是HCC分子靶向治疗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方向。与竞争产品相比,Irpagratinib在效力和抗肿瘤疗效方面表现出更强的作用,并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
123

支原体肺炎今年来势汹汹,许多孩子已中招,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有人认为,当父母后,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就是对自己生活最大的关爱。然而,最近许多孩子相继感染了“支原体肺炎”,这让家长们非常担心。为了满足儿童就医的需求,河南省儿童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特别增加了夜间延时门诊。那么,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个感染是否就代表着患上肺炎?为什么今年“支原体肺炎”的病例如此之多?对于此类疾病,家长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10月19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河南省的儿科专家。为什么儿童更容易感染肺炎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它位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属于最小的非典型病原体。申月琳医生是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也是河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特聘主任。她指出,支原体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的,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多数在秋冬季出现,潜伏期需要2到3周,症状出现后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儿童易感肺炎支原体,主要表现在5岁及以上的儿童,但近年来,特别是今年,易感人群正逐渐年轻化。也就是说,3岁以下的幼儿也有较高的感染率,甚至有些1岁以内的幼儿也有感染的情况。因此,如果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申月琳介绍说,儿童易感肺炎支原体的原因是他们的肺部免疫系统尚未充分发育,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较弱。此外,幼儿园和学校人数密集,从而导致病原菌容易传播,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预防方面,我们应该避免病原体,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必要时戴口罩。要注意勤洗手,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另外,如果学龄儿童患有支原体肺炎,不应该上学,要休息好,增强免疫力。今年为什么“支原体肺炎”患者数量如此之多?申月琳认为今年有很多“支原体肺炎”主要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天气逐渐转凉,进入了秋冬季,9月份还是开学季,一些孩子不够注意卫生,加上没有佩戴口罩,造成了感染数量的增加。此外,也与今年的支原体菌株的侵袭力以及耐药状态有很大关联。汤昱医生是河南省儿童医院郑东院区呼吸科主任。他表示,肺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可以涉及到肺部的任何部位。支原体肺炎,指的是肺部感染了支原体菌株导致的炎症。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症状有两个:发热和咳嗽。在儿童感冒中,最开始的症状是阵发性的干咳,接着会咳出痰来。有些患儿还可能伴有头痛、咽痛和耳痛等症状。发热的情况主要是中度到高度的,有些患儿会一直持续高热,这通常意味着病情比较严重。有些孩子咳嗽会比较剧烈,而婴幼儿则更容易出现喘息。如果孩子发烧超过72小时,常规治疗无效,并出现精神不佳、呼吸急促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汤昱专家提醒,支原体肺炎的重症或难治性情况治疗较为困难,有些甚至可能导致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当年幼的孩子感染肺炎支原体时,发烧可能不是很严重,但可能会有喘息或呼吸困难。家长们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看诊,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尽量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如何保护二宝免受感染,因为大宝已经被感染了呢?汤昱提醒大家,如果家里有一个孩子得了支原体肺炎,要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不要待在同一个房间里,因为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据汤昱介绍,当前尚未有防止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增强体质,经常通风室内环境,勤洗手,并减少与患病儿童的接触,从而有效地进行预防。为了保护自己,建议避免到人流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需要去的时候,可以佩戴口罩保护自己。当咳嗽或打喷嚏时,请使用纸巾或手肘等遮挡口鼻,使用过的纸巾应当扔进盖子的垃圾桶内。此外,请注意保持手部清洁,可以使用肥皂和水进行清洗,如果没有流动的水源,可以使用含有酒精的消毒洗手液来进行消毒。在流行病高发季节,我们应该注意室内的通风问题,每次通风的时间不应小于30分钟,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新鲜。学校和幼儿园等重点场所更要注意通风消毒,加强日常清洁工作,加强健康监测,防止群体感染的出现。
160

基石药业拓舒沃®获批,中国首款IDH1抑制剂艾伏尼布片亮相

拓舒沃®是目前全球仅有且获批的针对携带IDH1突变的复发或难治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靶向疗法。中国苏州,2023年11月14日——基石药业(香港联交所代码:2616)与合作伙伴施维雅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通过了拓舒沃®(艾伏尼布片)对治疗IDH1突变的复发或难治性(R/R)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适应症。这标志着拓舒沃®在IDH1突变癌症领域的第五个适应症,并且也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此分子定义亚组内的复发或难治性MDS患者的靶向疗法。基于针对在IDH1突变的复发性或难治性MDS患者进行的关键性I期开放标签临床研究,拓舒沃®适应症得到FDA批准。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了拓舒沃®治疗的患者中,完全缓解率(CR)为38.9%,客观缓解率(ORR)为83.3%。此外,达到完全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9个月(范围:1.0,5.6)。在截止日期时,完全缓解的中位持续时间尚未达到(范围为1.9,80.8+),而中位总生存期为35.7个月(范围:3.7,88.7*)。另外,有9名患者在基线时依赖输血,其中有66.7%(n=6)在基线后的≥56天不再需要输血。总的来说,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与拓舒沃®此前报道的安全性相符。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6万人被确诊为MDS患者。其中约3.6%的患者携带IDH1突变,这种突变是一种早期的“驱动”突变。携带IDH1突变的MDS患者通常其预后不佳,并伴随较差的整体疗效和更高的进展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风险。拓舒沃®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创新疗法认证,用于治疗成年复发再难治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这些患者携带IDH1基因突变,并且该药获得了优先审查的资格。优先审查的资格通常是授予那些可以显著改善治疗、诊断或预防严重疾病的药物,该药物的有效性或安全性已被证明,并且可以加快审批过程。拓舒沃®是一种专门用于治疗特定靶点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的精确疗法。拓舒沃®已经在美国、欧盟、澳大利亚、阿联酋和中国获得了批准。在美国,拓舒沃®已得到批准,可治疗以下人群:复发或难治性AML成人患者,他们携带IDH1突变;新诊断的携带IDH1突变的AML成人患者,年龄≥75岁,或者有合并症无法接受强化诱导化疗;携带IDH1突变的复发或难治性MDS成人患者;以及先前接受过治疗的携带IDH1突变的胆管癌患者。在中国,拓舒沃®已获批准用于治疗携带易感IDH1突变的成年复发性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施维雅已独家授权基石药业在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地区以及新加坡进行拓舒沃®的开发与商业化。关于NCT02074839临床试验本研究是一项旨在评估拓舒沃®在患有IDH1突变的复发性或难治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临床活性的I期开放标签的国际研究。主要终点为完全缓解(CR)加部分缓解(PR)的比例,关键次要终点包括CR+PR的持续时间、输血独立的持续时间以及获得输血独立的时间。关于拓舒沃®(艾伏尼布片)拓舒沃®是一种口服的靶向抑制剂,针对IDH1突变酶而设计。该药物已经在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获得批准,可用于治疗成年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特别针对携带IDH1易感突变的患者。拓舒沃®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适用于那些经过FDA批准的试验检测中被发现携带易感IDH1突变的患者,这些患者包括:新诊断AML:作为单一疗法或联合阿扎胞苷治疗75岁及以上新诊断的IDH1突变AML患者或因合并症而无法接受强化诱导化疗的新诊断的IDH1突变AML成人患者复发或难治性AML: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AML成人患者复发或难治性MDS: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MDS成人患者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成人患者拓舒沃®已经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可用于两种不同的适应症:拓舒沃®联合阿扎胞苷用于治疗携带IDH1R132突变的不适合接受标准诱导化疗的新诊断的AML成人患者拓舒沃®单药治疗前已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疗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IDH1R132突变的胆管癌成人患者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分化异常所导致的疾病。在美国,每年约有1.6万人被诊断为患有MDS。约3.6%的MDS患者携带IDH1突变,这是一种早期的“驱动”突变。对于携带IDH1突变的MDS患者,通常预后较差,整体疗效较低,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风险更高。在拓舒沃®获批之前,还没有针对这种突变提供的靶向治疗方案。
197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