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房网
查疾病 问医生 疾病科普

复星医药阿基仑赛注射液作为二线治疗为不适合移植的R/R LBCL患者带来获益

发布时间:2023-10-09 15:56:32 219次浏览

近年来,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在复发难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取得了重大突破。针对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LBCL)患者,中国药企复星凯特引进了Axicabtagene Ciloleucel(简称Axi-cel)技术,并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在中国市场上市销售。阿基仑赛注射液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的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LBCL)成人患者。

7c88209589851ebd71b405a594fb398e.jpg

阿基仑赛注射液在中国的上市扩大了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选择,为一线免疫化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对于那些不适合进行大剂量化疗与自体干细胞移植(HDCT/ASCT)的患者来说,阿基仑赛注射液提供了一种高效、持久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一项名为ALYCANTE的研究证实,Axi-cel作为二线治疗对于不适合进行HDCT/ASCT的R/RLBCL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该研究包括62例患者,并纳入了DLBCL、HGBL和FL转化的DLBCL等不同类型的R/RLBCL。研究数据显示,Axi-cel输注后3个月的完全代谢缓解(CMR)率为71.0%,客观缓解率(ORR)为75.8%。在接受了桥接治疗的患者中,63.4%对桥接治疗无应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11.8个月,12个月PFS率为48.8%。而安全性方面,Axi-cel在不适合进行HDCT/ASCT的患者中显示出可接受的不良反应风险。

阿基仑赛注射液作为一种CAR-T细胞治疗药品,为R/RLBCL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Axi-cel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这项研究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Axi-cel在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更有效、更创新的治疗方法。

随着CAR-T细胞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阿基仑赛注射液将在中国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突破性治疗方法为R/RLBCL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实践来完善和推广CAR-T细胞治疗在LBCL领域的应用。

在这个领域,中国药企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作为CAR-T细胞治疗药品的引进和上市,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获得CAR-T细胞治疗药品批准上市的国家之一。这不仅为中国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展示了中国在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的实力和进步。

阿基仑赛注射液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治疗方法,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在ALYCANTE研究中,Axi-cel表现出高缓解率和持久的疗效,为不适合进行HDCT/ASCT的R/RLBCL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这表明Axi-cel作为二线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这一患者群体带来了新的治疗机会。

然而,CAR-T细胞治疗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治疗费用高昂、不良反应的管理等。此外,一些患者可能存在免疫抑制状态、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并发症风险。因此,在广泛应用CAR-T细胞治疗之前,还需要加强对其安全性和长期疗效的监测和评估,并制定更加个体化和精准的治疗策略。

总之,阿基仑赛注射液作为CAR-T细胞治疗药品在中国的上市,为R/RLBCL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它是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全球CAR-T细胞治疗的进展和发展作出了贡献。随着CAR-T细胞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和突破,相信将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这一创新的治疗方法。


相关推荐

广东省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丨名医揭秘“全身跑”的肿瘤防治方法

近日,由广东省卫健委、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简称“中肿”)、广东省抗癌协会联合广州日报推出的“广东省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暨义诊活动”迎来了第三场,这次活动聚焦于淋巴瘤和血液肿瘤的防治知识。来自中肿的内科高岩副主任医师、内科王钊主治医师和头颈科李敏主管护师分别就《CAR-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淋巴瘤防治知多少》和《血液肿瘤、淋巴瘤患者的心理调适》这三个主题进行分享,为市民普及防癌抗癌知识,并回答了患者的问题。同时,当天名医专家们还在中肿的越秀院区、黄埔院区、中肿甘肃医院三个院区进行了同步的义诊活动。张远权在活动致辞中强调,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本次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肿瘤科普,进一步提高社会大众对科学防癌意识的认识,构建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鼓励更多的社会志愿者参与肿瘤防控工作,共同为社会的肿瘤防治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科普精彩看点一、CAR-T疗法:为T细胞装上“导航”,精准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CAR-T疗法是一种神奇的治疗方法,内科副主任医师高岩首先解释了淋巴瘤的概念。他指出,淋巴瘤是一种免疫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异常免疫细胞有关。在我国,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排名第8位,特别常见于60-70岁的人群,并且发病率逐年增加。淋巴瘤主要好发于淋巴组织丰富的器官,例如淋巴结、扁桃体、脾脏和骨髓。“淋巴瘤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高岩解释说,淋巴瘤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手术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针对DLBCL而言,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或难以治愈的情况。在2021年6月,我国上市了第一种CAR-T药物,可用于治疗经过二线或更多治疗后仍然复发或具有难治性的成年患者,这为淋巴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CAR-T疗法到底是什么?高岩指出,身体内的细胞各司其职,为身体健康做出贡献,但正常细胞有时会突变成肿瘤细胞。此时,人体免疫细胞如T细胞能够通过辨别肿瘤细胞的特征来确认并消灭它们。然而,肿瘤细胞聪明地通过免疫逃逸机制来隐藏自己的特征。经过基因改造的CAR-T疗法使得T细胞仿佛装上了导航,可以识别并消灭癌细胞即使它们伪装得很好。CAR-T疗法涵盖了多个环节,包括诊断检查、采集白细胞、进行桥接治疗、进行淋巴细胞清除性化疗、回输CAR-T细胞、管理不良反应以及定期随访等。临床研究表明,CAR-T疗法可以使超过80%的患者病情得到缓解,超过40%的患者接受CAR-T疗法后可以生存超过5年。有些患者可能会问:这种治疗对身体有害吗?实际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性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是CAR-T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发热、低血压、心动过速、缺氧、寒战等症状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以及脑病、震颤、头晕、失语、谵妄等症状的免疫效应细胞相关性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高岩指出,这些症状多为轻至中度的,并不必过于担心。但是,患者必须注意管理不良反应,并进行定期复查。二、淋巴瘤≠淋巴癌淋巴癌和淋巴瘤不是同一种疾病。内科王钊主治医师在科普讲座一开始就澄清了患者常常认为的谬误。他指出,如果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并经过检查发现是淋巴癌,淋巴癌和淋巴瘤并不是同一种疾病。王钊解释,一般来说,医学上将起源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称为"癌",例如肺癌、肝癌等。而起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纤维结缔组织、脂肪、肌肉、骨等的恶性肿瘤则称为"瘤"。恶性淋巴瘤是一种病情进展迅速的淋巴瘤,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例,主要发生在50-70岁的男性中较为常见。其主要症状是淋巴结无痛性、逐渐增大。约有40%-60%的患者还可能在胃肠道、皮肤及其他器官中发现淋巴瘤的生长,导致多种不适感。不过,这类淋巴瘤经过规范化治疗后,患者的治愈率较高。而惰性淋巴瘤则症状不明显,疾病进展缓慢,许多人在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王钊表示,淋巴瘤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首先是免疫功能的缺陷。如果有遗传性的免疫功能不良,淋巴瘤就更容易发生。其次,病毒感染也是一个因素。例如,在感染艾滋病毒(HIV)等病毒的基础上,引发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的概率很高,从而导致淋巴瘤的发生。第三,细菌感染也可能是一个原因。例如,幽门螺旋杆菌不仅会引发肠胃疾病,还会并发淋巴瘤。第四,接触致癌物质也是一个因素。如果患者在工作中经常暴露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放射线下,就很容易患上淋巴瘤。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也可能引发淋巴瘤。“淋巴瘤属于最敏感的肿瘤之一,化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适合接受化疗的患者应该积极配合。”王钊指出,尽管化疗可能会带来一些毒副作用,但口服或输注化疗药物可以使药物的作用遍及全身,从而充分消灭潜在的淋巴瘤细胞。而且,与仅仅进行放疗或手术治疗相比,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优化,通过化疗治疗后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如何预防淋巴瘤需要注意什么?王钊建议,我们应该避免长时间熬夜、吸烟和饮酒。在日常饮食中,要避免食用过热、过凉或坏掉的食物。对于老年人和患有遗传基因的人来说,可以多摄入碱性食物。此外,要注意适量摄取多种维生素,保持轻松的心态和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增强免疫力,同时一定要定期进行体检。王钊强调了患者必须选择专业的医院和淋巴瘤专科医生,在治疗前要关注治疗效果、毒副作用、价格等重要信息。要详细记录用药后的反应情况、检查结果的异常值、过去的主要治疗进程等信息。如果需要转诊,一定要携带既往就诊的文字记录、影像学照片、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等资料。三、患者心理调适:专注当下,而非担忧未来和懊悔过去许多患者告诉我,被诊断为癌症后,常感紧张焦虑,无从继续生活。我想说的是,面对这种挑战,担心是正常的,我们医务人员非常理解您的心情,您并不孤单。头颈科主管护师李敏告诉患者们,在专注治疗病情的同时,医务人员也会花很大精力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在患病过程中,患者会有许多想法涌现。例如‘如果我的治疗进展不顺利,该怎么办?’‘假如治疗后再次复发,应该怎么办?’‘如果我之前更注重自身健康,是不是就不会生病?’当出现这些想法时,会让人沉入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中。”李敏提到,这些想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没有专注在当前,而是不断地担心未来和懊悔过去。“我想与大家分享一种心理调适的方法,即‘正念’。”李敏指出,这是一种心智锻炼的方式,全球已有许多研究证实了这种心理调适方法的有效性。“正念是一种意识当下的能力,它让我们不再被脑中有关未来和过去的思绪所困扰。”随后,李敏带着患者们进行了一些小练习,大家闭上眼睛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声音。“我们可能会听到手机的铃声,听到呼吸声……当我们运用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体验时,我们正处在当下。”那难道日常生活中我们什么都不应该去思考吗?李敏解释道,我们并不是要“空白思考”,而是不受各种复杂思绪的控制,主动地选择要思考哪些问题,将被动转化为主动。李敏提到,当患者在治疗的时候感到紧张时,可以尝试一下"热汤呼吸法"来放松。她说,可以想象眼前有一碗热汤,如果想要把汤吹凉,我们的呼吸状态会有所不同,呼气的时间会变长,吸气的时间会变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好地调节副交感神经系统,使我们逐渐放松下来。她还推荐患者阅读三本书,《正念:此刻是一枝花》、《正念:癌症康复》和《自我关怀的力量》。如果患者有心理困扰,也可以预约心理舒缓门诊来寻求帮助。科普义诊预告自9月9日起,广东省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暨义诊活动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举行八场周末科普和义诊活动,每场活动将专注于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10月14日上午,第四场科普义诊活动将以肝胆胰肿瘤的防治为主题。这次活动不仅有线上科普讲座,还将在线下同步进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订阅号视频号、广州日报新花城App、广州日报健康有约视频号、触电新闻、荔枝网直播等平台都将同步直播。此外,当天还将在中肿越秀院区、黄埔院区以及兰州的中肿甘肃医院同步举行线下义诊活动。
153

这家生成式AI制药公司获英伟达认可,完成2.73亿美元C轮融资,利用AI技术推动药物研发

最近,Generate:Biomedicines宣布已完成2.73亿美元的C轮融资,这也是今年生物技术领域最大规模的一次融资。自2020年以来,该公司总共获得了近7亿美元的投资。这笔最新融资将用于支持该公司的候选药物进行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候选药物具备广谱SARS-CoV-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同时还将支持之后的多个临床试验申请。除了FlagshipPioneer和B轮的所有投资方,此次融资还吸引了很多新的投资者,包括制药巨头安进(Amgen)和人工智能计算领先企业英伟达(NVIDIA)。2017年,MollyGibson博士辞去了在微生物制药公司KaleidoBiosciences的职位,并加入了著名的生物医药风投公司FlagshipPioneering。她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重新思考药物开发过程中生物学的主要推动力。在当前阶段,生物物理学主导了蛋白质科学领域,这是我们理解和设计蛋白质的唯一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着可扩展性和脆弱性问题。据MollyGibson所说,如果我们能够从大量蛋白质序列中学习到赋予其功能的自然规律,然后生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型蛋白质,那么我们几乎可以重新构想整个药物发现的过程。因此,MollyGibson和GevorgGrigoryan于2018年共同创立了一家名为Generate:Biomedicines的公司。该公司的目标是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来揭示蛋白质序列、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全新的方式设计蛋白质,并定制蛋白质疗法,以改善肿瘤学、免疫学和传染病等领域的药物开发。左边是MollyGibson,右边是GevorgGrigoryan。2020年9月,Generate:Biomedicines成功获得FlagshipPioneering注资5千万美元。2021年11月,该公司完成了3.7亿美元的B轮融资,并与安进公司达成了19亿美元的合作。到了2023年9月,该公司又成功完成了2.73亿美元的C轮融资。成立已经有5年了,并且已经推出了17个管线项目。这家创立仅有5年的公司似乎已经实现了他们最初设立的目标。他们的首个人体临床试验已经开始进行,这个被称为GB-0669的候选药物是一种专门针对SARS-CoV-2刺突蛋白高度保守区域的单克隆抗体。此外,该公司还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提交用于治疗哮喘的抗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单克隆抗体的临床试验申请,预计不久后将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据报道,该公司C轮融资将用于支持其当前的17个研发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涉及免疫学、感染性疾病和肿瘤学等三个治疗领域。从构思到实践2021年3月,一直担任默沙东高管多年的MikeNally加入Generate:Biomedicines,担任首席执行官。过去两年里,他领导公司从两位创始人MollyGibson和GevorgGrigoryan的初始构想和进展中真正建立了一家公司,展示了从头开始生成治疗性抗体的能力,搭建了可重复且健壮的生产管道,并先后完成了3.7亿美元和2.73亿美元的大额融资,与安进公司达成了总额高达19亿美元的合作,并计划在今年展开两项临床试验。MikeNally一款具有泛SARS-CoV-2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是Biomedicines公司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首个项目。由于该抗体针对SARS-CoV-2刺突蛋白的高度保守区域,因此对新出现的变异株也能够起效。这个新项目在MikeNally的领导下仅用了16个月从一个初始想法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该候选疗法的目标是帮助那些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这一人群约占全球人口的2%。MikeNally已经表明,该公司计划今年提交临床试验申请,以测试用于治疗哮喘的抗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单克隆抗体。这种疗法有望成为最佳治疗方法。该单克隆抗体与TSLP的亲和性已经从皮摩尔增加到了飞摩尔水平。Generate:Biomedicines不仅与制药巨头安进(Amgen)合作,还与MD安德森癌症中心建立合作关系,通过AI技术加速癌症疗法的开发。据预计,这次合作将每年带来10个项目。将人工智能与湿实验结合起来Biomedicines的技术包含着两个核心组件。第一个组件是基于蛋白质的从头设计,即通过计算机提出具有结合特异性的蛋白序列,无需预先对感兴趣的靶标结合进行知识分析,而且不仅局限于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第二个组件是对蛋白序列的优化。虽然计算出蛋白质的序列是一方面,但要使其成为可行的治疗方法则是另一方面,这需要充分了解蛋白质的结合亲和力、免疫原性和可制造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enerate:Biomedicines开发了一种优化方法,使他们能够获得原始的天然蛋白质,并将其转化为可用于针对特定目标的治疗方法。MollyGibson表示,我们的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早期实验,成功创造了超过一百万种在自然界中从未存在过的蛋白质。团队还对其中一些蛋白质进行了测试,通过使用冷冻电镜技术和湿实验技术,确认了这些全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例如,我们成功从头设计出了一种比以前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好50倍的新型蛋白质。Biomedicines是一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但他们始终保留对实验生物学的尊重。实际上,该公司拥有与湿实验相关的科学家和干实验相关的科学家一样多。此外,他们还在今年6月份建立了一个先进的冷冻电镜实验室,以加快生成式AI药物的发现和开发进程。MikeNally表示,公司认为冷冻电镜非常重要。建立冷冻电镜实验室将为公司的专有机器学习模型增加一个强大的新工具,用于确定蛋白质结构。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药物与预期靶标的相互作用方式,并加快药物发现过程。此外,在治疗蛋白领域,这也将为公司提供竞争优势。
135

辉大基因HG004获ODDRPDD双认证,国际多中心临床12期首例给药成功

近日,辉大(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辉大基因”)宣布,他们的基因治疗药物HG004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功给药给中国首位参与“STAR星”试验的受试者。该试验是中国首个使用相同方案在多个国际中心进行的1/2a期临床试验,研究HG004治疗由RPE65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RPE65-IRD)。HG004是一种采用腺相关病毒9型(AAV9)递送的基因替代疗法候选药物。HG004是一种基因治疗药物,由辉大基因自主研发。该药物采用基因替代策略,使用重组AAV9载体将正常的RPE65基因递送到视网膜,以修复、治疗和预防成人和儿童的RPE65-IRD疾病。今年,HG004已被美国FDA授予孤儿药和儿科罕见病药物资格认定。在治疗LCA2的首个临床研究HG00401(IIT研究)中,所有受试者都已完成给药,成人和儿童的视力均有显著改善,且未观察到安全性问题。这是辉大基因首款眼科基因治疗药物HG004的重要进展。RPE65突变与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RPE65-IRD)相关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IRD)是一种罕见的致盲性疾病,由基因突变引起,已有超过250种致病基因被报道。其中,RPE65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包括Leber先天性黑矇(LCA)、早发性严重视网膜营养不良(EOSRD)、严重的早发性儿童视网膜营养不良(SECORD)或视网膜色素变性(RP)。因此,这些疾病被认为是由同一致病基因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构成表型连续体。RPE65基因突变相关的视网膜病变通常出现在出生至5岁之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夜盲,包括凝视、严重的夜盲症和眼球震颤,以及进行性视野缺失和中心视力丧失。由于这种疾病会造成严重和早期的视力损失,也有可能导致其他功能,如语言、社交和行为等方面的延迟发育。
126

福建省妇科恶性肿瘤精准 diagnose and治疗,对抗癌症迈出关键一步

近日,福建省科技厅和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福建省第三批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名单。在经过评定认证之后,福建省肿瘤医院的孙阳教授领导的“福建省妇科恶性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功入选。福建省妇科恶性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作为研究基地。该中心是福建省最大的机构,具备明显的专业优势和先进的支持平台。中心致力于建立现代肿瘤诊疗新技术平台、肿瘤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临床应用平台,以及应用基础研究创新转化平台,旨在构建高水平的妇科恶性肿瘤综合精准诊疗体系。同时,中心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高质量转化,提高福建省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在未来,福建省妇科恶性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紧密依托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以充分发挥妇科肿瘤专科的优势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对妇科恶性肿瘤综合诊疗的临床、科研和教学能力。中心将专注于发挥优势专科和特色技术,不断创新,寻找突破口,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致力于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给广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带来福祉。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是福建省的重点临床专科之一,共设有4个病区,提供220张床位。该科室拥有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和强大的技术力量。目前有58名医师,其中包括9名主任医师和18名副主任医师。此外,还有43名医师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并有5名归国留学人员。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该科室的治疗范围已涵盖妇科肿瘤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多个专业领域。对于各类妇科肿瘤,特别是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科室年收治的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等常见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数量位居福建省各大医院之首。该科室是中国抗癌协会子宫体肿瘤专委会的副主任委员单位,并且是福建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和福建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的主任委员单位。此外,该科室还是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州大学的博士和硕士学位培养基地。同时,它也是国家首批卵巢癌和宫颈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中心之一,是福建省内为数不多能够全面诊治各类妇科肿瘤的医院之一,也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妇科肿瘤综合治疗中心。
392

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取得新突破,毕马威发布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报告

最近,国内上市药企相继发布了半年度报告。从财务数据来看,许多创新药企的商品化药品收入迅速增长,其中一些企业在财务表现、新药开发、新药商业化和企业运营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自公司成立以来最好的成绩。同时,一些药企还实现了首次盈利,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随着产业链企业的活跃表现,相关专业服务机构也在不断提供帮助。近日,毕马威中国发布了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报告。杨洁,毕马威中国的副主席,指出2023年将是毕马威中国第二次举办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评选的年份。在过去的两年评选中,我们高兴地看到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涌现出一大批表现突出且极具潜力的优质企业。毕马威中国一直致力于积极推动中国创新生态的发展,举办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评选活动是我们的重要战略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挑选出优秀的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与其共同成长,并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我们的智慧和价值。与传统制造型企业不同,生物科技创新企业面临着较长的研发周期和较高的不确定性。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黎志贤表示,资本市场的政策和趋势对于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生命科学行业受到了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面临了一些困难。然而,那些具有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仍在稳步成长,朝着产业化和商业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相信,持续的政策引导和规范以及资本市场的新规将对那些踏实研究、克服挑战、具备原创研发能力的生物科技创新企业是有利的。生物科技创新企业与资本市场的紧密结合还将进一步推动医疗行业面向大众和实现整个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资本回归理性、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应更加关注研发管线的优化和合理化。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类器官等热门领域的研究仍然是大部分企业创新的重点。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的合伙人于子龙表示,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企业也更加积极寻找外部合作机会,例如通过license-out、联合推广和代理销售来推进药物的研发和上市销售,以获得临床阶段的成果和商业化后的收益分成。从资本的角度来看,过去一年里,大部分医药行业的融资进展相对缓慢。然而,展望未来,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和人口基数的增长,医药市场仍然稳定增长。结合多样化的支付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和完善的医院基础设施,创新药物和创新医疗技术将更加快速和便捷地惠及需要的患者。谈到此次评选和报告发布,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业务发展合伙人侯春熠表示,毕马威中国对于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的评选活动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作为全球领先的咨询服务机构,毕马威中国将通过广泛的全球网络和与生态系统中的多方合作伙伴深入合作,为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资源对接平台,并创造源源不断的价值。生物科技企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得到各方的协力支持。报告探讨了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情况,中国生物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进展,以及资本市场在其中的助推作用。此外,还观察了创新药企业寻求国际市场的趋势,近期的投资环境和税务处理方案,以及企业组织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情况。最后,报告还指出数字化技术如何帮助医药企业实现创新合规发展。根据报告指出,随着资本收紧和竞争的加剧,未来企业将更加注重优化和合理化研发管线。此外,大多数企业在创新方面仍会关注细胞、基因和RNA相关领域的研究。除此之外,国家对高校和研究院开展合作研发项目的支持,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机会,将有助于生物科技企业更直接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并弥合科学研究和成果产业化之间的鸿沟。此外,国家优先采购创新药也将促进生物科技企业加快商业化进程,从而实现资本回收,进而持续支持自主研发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资本市场助力方面,报告认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研发进度和阶段、面对的患者群体以及不同资本市场和板块的特点来综合选择适合的上市地点。近年来,不同的资本市场针对生物科技创新企业推出了许多利好政策,这极大地促进了行业发展。但是考虑到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各有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上市地也是非常重要的。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应考虑资金需求的多少和来源、研发进展的情况和阶段、产品面向的患者群体等因素,来评估各个资本市场和板块的特色定位,以便做出最佳选择。在海外市场方面,药企越来越倾向于寻求更多的机会,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些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创新药物研发、生物制品、基因检测和诊断、医疗器械以及医疗服务等领域,旨在获得全球化的技术、资源、产业链支持以及市场布局。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通过与海外药企的合作进行License-out(创新药合作/授权)交易。报告指出,创新药企应该充分关注License-out模式下的税务安排,特别是所涉及主体所在国的税制以及国际税收等多个方面,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借船出海的过程中扬帆起航。在财经管理领域,报告指出,生命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研发能力为核心组建的初创公司,主要面临着因为大量资金投入而产生的高额“资金成本”。第二类是以渠道和营销为核心组建的初创公司,主要面临着由于产品竞争力不强而导致的高营销成本。因此,企业应该将“现金为王”作为重要的解决困难和挑战的关键,做好现金流量管理。研究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的组织和人才发展时,指出明确的合作和决策机制对于组织的协同高效至关重要。需要逐步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并建立一个能够激发业务发展、能力共享、内部市场机制和生态共享能力的组织平台。报告强调,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医药企业需要积极应对行业发展态势。它们需要遵循良好的管理规范(GXP),并通过数字化系统建设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格的监管环境下稳步前进,以确保企业持续创新并合规发展。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生物制药类企业占据了近五成的市场份额,其表现十分出色。据了解,2023年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评选结果显示,生物制药类企业占据了近五成的比例,医疗器械类企业以及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类企业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另外还有65家与体外诊断相关的企业入选,比去年增加了9家。根据城市和地区分布情况来看,上海的上榜企业数量仍然稳居第一,而北京和苏州的上榜企业数量增加了一倍,长三角地区的表现也非常出色。综合来看,上海、北京、苏州和深圳这四个城市贡献了71%的上榜企业。具体来看,上海有14家上榜企业,位居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北京,有12家上榜企业;苏州和深圳的上榜企业数量均为10家,并列第三位。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列入榜单的企业数量从6家增加到了2023年的12家。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稳定,重视医药健康产业的协同发展,将其作为推动北京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为了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出台了《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1—2023年)》、《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等政策,力求打造全球有竞争力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中心。苏州市的企业数量在2022年度上榜时翻了一番,成为全国前三名,这与当地政府注重引导和支持有密切关系。在2021-2022年期间,苏州市政府陆续发布了《苏州市医药产业园区及重点监测点培育管理办法(暂行)》和《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持续推动和规划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据悉,毕马威中国一直关注并服务于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毕马威通过深入研究和深刻洞察行业,旨在整合生态系统中的多元资源,为生物科技企业打造一个资源对接平台,共同推动中国生物科技创新行业的高质量和健康发展。
139

尼拉帕尼在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中获得重大突破

卵巢癌是一种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虽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但却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早期卵巢癌常无明显症状,难以早期发现和治疗。针对晚期卵巢癌患者,传统的手术和放化疗存在诸多局限性。因此,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分子靶向治疗,其中PARP抑制剂成为新的治疗方向。PARP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其机制是抑制肿瘤细胞DNA损伤的修复,从基因层面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其中,尼拉帕尼是一种口服PARP抑制剂,已经在铂敏感的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中获得批准用于维持治疗。一项III期临床试验NOVA显示,每日口服尼拉帕尼一次的铂敏感卵巢癌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21个月。而在另一项研究PRIMA中,尼拉帕尼被证实在一线含铂化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卵巢癌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无进展生存期延长效果。基于这些研究结果,美国FDA批准了尼拉帕尼作为一线维持治疗,用于那些在含铂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的晚期卵巢癌患者,不论其生物标志物状态如何。这一批准是基于尼拉帕尼在临床试验中的显著疗效结果,尼拉帕尼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尼拉帕尼的获批在中国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尼拉帕尼先后获得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用于铂敏感的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的维持治疗,以及一线含铂化疗完全或部分缓解的所有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卵巢癌成人患者的维持治疗。尼拉帕尼的引入将为中国卵巢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作为一种口服药物,尼拉帕尼便于患者的使用,并且能够提供更好的疗效。对于卵巢癌患者来说,尼拉帕尼的获批代表着一线维持治疗的重大突破,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和希望。未来,尼拉帕尼的临床应用将进一步完善,并为卵巢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大的进展。
124

ESMO重磅发布:EGFRcMET双抗引领肿瘤治疗来袭

Rybrevant(Amivantamab)作为第四款上市的双抗产品,市场表现一直不够出色。这主要是因为二线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数量较少,并且市场上竞争激烈,莫博替尼对其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是随着一线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及奥希替尼耐药后线适应症的取得成功,Rybrevant有希望实现销售量的快速增长。Rybrevant在2023年的ESMO展会上凭借卓越的三项数据,在无1L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NSCLC、1L外显子20NSCLC以及EGFR-TKI经治NSCLC市场上表现出色。(1)在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上,对于1L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的患者而言,Rybrevant联合拉泽替尼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到了23.7个月,比奥希替尼的16.6个月显著更长,风险比(HR)为0.7。(2)对于外显子20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1L处理方案中,Rybrevant联合卡铂和培美曲塞相比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11.4个月,明显优于化疗的6.7个月(风险比=0.4)。(3)在EGFR-TKI治疗经过的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中,Rybrevant与拉泽替尼、卡铂和培美曲塞联合使用时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8.3个月,显著优于仅进行化疗的4.2个月(风险比=0.44)。以拳头攻击奥希替尼,以脚踢化疗,在三个适应症上出色的数据证明了EGFRcMET双抗的胜利,这使得它成为ESMO药物中最出色的选择。EGFR/c-MET双抗:一款上市,一款二期,四款处于一期临床针对一线非小细胞肺癌和经过EGFR-TKI耐药的肺癌市场,EGFRc-MET双抗药物是一种潜在的有效治疗方案。传统的EGFR-TKI药物已发展到第三代,然而,患者出现了复杂的耐药性。在第一二代TKI抑制剂的耐药机制中,由于MET基因扩增导致的耐药占据5%,仅次于EGFRT790M突变及HER2基因扩增。然而,在第三代TKI抑制剂中,由于MET基因扩增导致的耐药比例更高,达到15%-19%。因此,EGFRc-MET双抗药物可用于治疗EGFR-TKI无效或耐药的患者。此外,MET基因扩增是NSCLC发生的驱动突变,在未接受过TKI靶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MET基因扩增的比例约为2%-4%。因此,MET基因扩增是肺癌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有多家药厂正在进行EGFRc-MET双靶点药物的开发,其中已经上市的产品有强生的Rybrevant。正在进行临床第二期试验的产品为ChongKunDangPharmaceutical的CKD-702。而处于临床第一期试验的产品有岸迈生物的EMB-01、贝达药业的MCLA-129、豪森药业的HS-20117以及礼来的LY3164530。此外,部分企业还在研发三特异性抗体,其中包括嘉和生物的GB263T和拓创生物的TAVO412。表:EGFR/cMET双抗在研格局Rybrevant(利妥布万特)在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奥希替尼耐药后NSCLC的疗效数据表现出积极的顶尖水平。Rybrevant(Amivantamab,埃万妥单抗)是强生公司旗下的一种全人源的双特异性抗体,其FAB区域分别可以与EGFR和cMet结合。Rybrevant具有三种主要的作用机制:第一,Rybrevant会结合肿瘤细胞表面上的EGFR和c-Met受体,从而抑制它们的信号通路。第二,Rybrevant可以通过抑制EGFR和c-Met受体的降解,有效地阻断信号传导通路的起始点;第三,Fc端是一种能够招募免疫细胞来杀灭肿瘤细胞的介导物质。2021年5月2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快批准了Rybrevant用于治疗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这些患者在铂类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Rybrevant的加快批准是基于Ⅱ期CHRYSALIS(NCT02609776)研究的结果,该研究评估了81名携带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成年NSCLC患者,在铂类化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后接受Rybrevant的疗效。这些患者在疾病进展后曾接受Amivantamab治疗。对于体重80kg的患者,Rybrevant的剂量为1050mg,而体重≥80kg的患者的剂量为1400mg。数据表明,Amivantamab治疗显示出长期的缓解效果:总的缓解率为4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1.1个月。在那些病情缓解的患者中,有63%的人的缓解时间超过6个月。强生宣布,Rybrevant与Lazertinib联合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取得了积极的III期MARIPOSA研究的顶线数据。该研究除了涉及一线治疗外,还包括了Rybrevant与Lazertinib以及化疗联合治疗奥希替尼耐药的NSCLC患者的MARIPOSA-2研究,在2023年9月取得了积极的顶线数据。EGFR/cMET双抗:潜力巨大,群雄割据(1)CKD-702是由崇坤堂制药公司开发的一种EGFRc-MET双抗药物,目前已进入临床Ⅱ期。在2022年ESMO会议上,崇坤堂制药公布了CKD-702的Ⅰ期临床试验数据。在24名受试者中,观察到了5例部分缓解(PR),其中有3例来自于MET14基因突变的患者(这些患者都是一线治疗对象)。在安全性方面,未发现药物限制毒性反应(DLT),41.6%的患者出现了3级及以上的不良事件(AE)。(2)MCLA-129是贝达药业与Merus共同研发的、针对EGFR和c-Met双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MCLA-129可以同时阻断EGFR和c-Met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的增长和存活,并且通过增强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细胞毒性作用和吞噬作用(ADCC和ADCP)来进一步提高对癌细胞的杀伤能力。MCLA-129计划用于治疗EGFR或MET异常的晚期实体瘤患者。贝达药业和MerusN.V.(NDAQMRUS)在2019年1月宣布达成了战略合作,贝达药业取得在中国开发和商业化MCLA-129的独占实施许可,并负责CMC相关工作,而Merus公司则保留了其他全球地区的所有权益。贝达药业在2023年的AACR上披露了MCLA-129的ⅠⅡ期试验结果,确定了MCLA-129RP2D(推荐剂量)为每日1500毫克静脉注射,此浓度下对c-MET和EGFR靶点的抑制率可达到95%以上。在18名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有2名患者达到了部分反应(PR),另外还有4名患者的病灶缩小超过了20%。(3)EMB-01是一种新型双特异性抗体,基于岸迈生物的FITIg®平台研发而成。该抗体能够并行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EGFR和cMET。目前,EMB-01正在美国和中国开展III期临床试验,覆盖非小细胞肺癌和多种胃肠道肿瘤。除了单一用药,岸迈生物还正在研究EMB-01与奥希替尼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2022年6月,EMB-01联合奥希替尼用于IbII期临床试验的新药临床申请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4)HS-20117(PM1080)是一种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具有同时阻断EGFR和c-Met信号传导的能力,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存活等潜力治疗作用。2022年11月,瀚森制药与普米斯达成协议,瀚森制药获得HS-20117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并支付了5000万元人民币的首付款和高达14.18亿元人民币的开发、注册以及基于销售的商业化里程碑潜在付款,以及基于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瀚森制药引进该产品,旨在进一步开发其中单一药物或与公司研发的三代EGFR-TKI阿美替尼联用的临床价值。EGFR/cMET三抗:曙光已现GB263T是嘉和生物旗下的一款EGFR/cMET双重特异性抗体,能够针对EGFR以及两个不同的cMET结构位点进行靶向作用。目前,该抗体正处于临床Ⅰ期的研究阶段。在临床前的研究中,GB263T显示出有效地抑制了EGFR和c-MET的配体诱导磷酸化作用,并且表现出更好的双重抑制作用于EGFR和cMET信号通路。2022年5月,嘉和生物宣布,GB263已在澳洲成功给药治疗首位患者。而在2022年10月,嘉和生物又宣布,GB263的I/II期临床试验第一位中国患者已成功接受治疗,该药适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其他实体瘤患者。TAVO412是由拓创生物开发的一种多特异性抗体,可以针对EGFR、cMET和VEGF进行靶向治疗。目前,该抗体正处于临床试验的第一阶段。TAVO412能够同时协同作用于关闭EGFR和cMET信号通路,并阻断肿瘤内血管生成。截至2023年6月10日,TAVO412注射液的临床试验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受理。总而言之,MET扩增是EGFR-TKI的三代重要耐药机制之一,患者的抗药性比例高达15%-19%。因此,针对EGFR和c-MET的双重靶向药物在经过EGFR-TKI治疗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全球只有一种EGFR/cMET药物获得批准上市,即强生公司的Rybrevant。由于在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以及奥希替尼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该药物均取得了积极的顶线数据,因此其未来发展前景可期。国内的贝达药业、岸迈生物和瀚森制药的EGFR/cMET双重靶向药物目前仍处于临床Ⅰ期,而嘉和生物和拓创生物的三重靶向药物也在积极准备中,预计将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98

新规发布!即日起施行,国家药监局关于化学原料药再注册管理等有关事项的公告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化学原料药再注册管理等有关事项的公告》,旨在进一步落实药品管理法相关要求,明确化学原料药的批准通知书发放及再注册管理等事宜。该公告从背景和考虑、实施范围、申报端口、合并申报其他变更事项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公告起草背景和考虑主要是为了优化化学原料药管理。2017年,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调整原料药审评审批事项的公告,建立了化学原料药与制剂关联审评审批制度。为了落实化学原料药的属地监管职责和强化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国家药监局决定实施化学原料药的再注册管理,以确认生产能力和质量管理情况,并总结生产、销售、抽检和变更等情况,以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公告实施的范围包括在原辅包登记平台登记并审评通过的化学原料药,以及转入登记平台的已获得批准文号的化学原料药。化学原料药再注册的申报端口是国家药监局网上办事大厅。境内生产和境外生产的化学原料药登记人都应通过该平台申报再注册。对于再注册申报,不可合并其他变更事项。如再注册过程中出现企业名称、注册地址等非技术审评内容的变更,应及时书面告知审查部门,并提交相关证明性资料。对于审评不通过或未按期申请再注册的化学原料药,将发放不予批准通知书,并注销批准证明文件。申请人可重新申请再注册并获得新的登记号。总体要求是,化学原料药的登记注册、补充申请及再注册申请都属于行政许可事项。境内生产的化学原料药登记人必须为实际生产企业,而境外生产的化学原料药登记人需委托中国境内的企业进行登记。化学原料药批准通知书发放后,将载明登记号、化学原料药名称、注册标准编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生产地址等信息。通知书的有效期为5年。对于补充申请通过的化学原料药,将发放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并列出相关信息,包括登记号、原通知书编号或批准文号、化学原料药名称、注册标准编号、申请内容、审批结论、生产企业和生产地址等,还会包括经补充申请审评核准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和标签等信息。化学原料药再注册由属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境内生产)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境外生产)负责。已获得药品批准文号的化学原料药将基于原批准证明文件进行再注册,而未取得批准文号但通过审评并标识为"A"的化学原料药将基于发放的化学原料药批准通知书进行再注册。化学原料药登记人需要在批准证明文件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申请再注册。再注册审查通过,将发放再注册批准通知书;审查不通过,将发放不予批准通知书。对于未在有效期或过渡期限内申请再注册的化学原料药,将调整其标识为"I"。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将及时将境内生产化学原料药再注册申报及批准信息推送至登记平台,并针对批准证明文件的有效期信息进行更新。对于主动申请注销已通过审评审批的化学原料药批准证明文件的登记人,境内生产化学原料药需向所在省级药品监管部门递交材料,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将书面来函向药审中心提出注销申请;境外生产化学原料药登记人则直接向药审中心提出注销申请。再注册审评未通过的化学原料药将进行相应调整,并按程序注销其批准证明文件。此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本文仅对《化学原料药再注册管理等有关事项的公告》进行了简要解读。
166

肺癌治疗的新趋势:PROTACs降解技术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虽然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可供选择,但对于晚期患者而言,这些药物往往会出现耐药性的问题。为了满足临床需求,新的治疗方式如PROTACs(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正备受关注。PROTACs是近年来新兴的领域,其具有针对不可成药靶点、降解整个蛋白影响骨架功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肺癌中涉及的常见突变靶点包括EGFR、KRAS和ALK等,针对这些靶点设计的PROTACs大部分仍处于临床前阶段,其中少数于2023年进入临床试验,如海思科的EGFR-PROTAC HSK40118和安斯泰来的KRAS G12D-PROTAC ASP3082,贝达药业/C4 Therapeutics的CFT8919也正在国内申报临床试验。相比于传统的小分子抑制剂,PROTACs具有以下优势:a. 扩展了可成药靶点,可以定向作用于没有小分子抑制剂或效果不佳的靶蛋白;b. 高度有效,PROTACs具有催化作用,避免了小分子药物需长时间占据靶蛋白才能发挥药效的问题;c. 克服耐药性,PROTACs不仅抑制蛋白活性,还能破坏蛋白质的酶和非酶功能,进而降解整个蛋白,从而克服传统小分子药物可能出现的耐药性问题。然而,PROTACs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分子量较大,口服成药性较差。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针对靶蛋白的配体、E3泛素连接酶配体和连接链等部分进行了优化,并开发了一些前药策略,以提高PROTACs的效果和可用性。PROTACs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在各大制药企业的积极布局下迅速发展。不仅包括辉瑞、诺华、默克和勃林格殷格翰等制药巨头,还涌现了一些专门开发PROTACs的新成立公司,如Arvinas、C4 Therapeutics和Kymera Therapeutics等。国内也有一些公司在开发PROTACs,如百济、海思科、睿跃和标新等。目前已有超过20个PROTACs降解剂进入临床试验,其中进展最快的是ARV-471,目前已进入临床3期阶段。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位居首位。根据2020年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增约82万例肺癌病例,肺癌相关的死亡人数高达71万,占到癌症死亡总数的23.8%。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其中NSCLC占肺癌的大部分比例。针对肺癌的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进行选择。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对于局部晚期患者,需要采用多种综合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对于晚期肺癌已经转移的患者,全身性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主要选择。靶向治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针对EGFR、KRAS和ALK等常见的突变靶点已有多种靶向药物上市。然而,由于肺癌易出现耐药性,晚期肺癌患者往往需要不断切换治疗方案。PROTACs的出现为克服耐药性带来了新的机会。总的来说,肺癌是我国最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目前已有众多肺癌治疗的靶向药物,但耐药性问题仍然困扰着临床。PROTACs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具有降解整个蛋白的优势,有望为肺癌患者带来新的选择。目前已有多个PROTACs进入临床研究,例如针对EGFR的HSK40118和KRAS G12D的ASP3082,预计将有更多的PROTACs获得批准并进入市场。
137

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怎么样?是多少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上升。根据2020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我国结直肠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五。2020年新发病例为55.5万例,死亡病例为28.6万例。其中,城市地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长。大多数患者在被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结直肠癌的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化疗、放疗、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和内镜等多种诊疗方法。研究显示,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的模式可以提高结直肠癌的诊疗水平。结直肠癌的预后主要与分期有关。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平均五年生存率为56.9%。一般来说,初期(Ⅰ期)的结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大约在80%-90%之间。中期(Ⅱ期)的结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约为70%左右。晚期(Ⅲ期)的结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一般在30%-50%之间。末期(Ⅳ期)的结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一般在10%左右。在日本,结直肠癌的平均5年生存率为72.5%。其中,Ⅰ期的生存率为94.5%,Ⅱ期为88.4%,Ⅲ期为77.3%,Ⅳ期为18.7%。与此相比,结肠癌的平均5年生存率为72.6%,Ⅰ期为94.5%,Ⅱ期为89%,Ⅲ期为78.2%,Ⅳ期为19.5%。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平均5年生存率为72.4%,Ⅰ期为94.4%,Ⅱ期为87.2%,Ⅲ期为76%,Ⅳ期为22.7%。美国结肠癌的5年平均存活率为63%,早期则为91%,中期为72%,晚期仅为13%;而直肠癌的5年平均存活率为68%,早期为90%,中期为74%,晚期为17%。结直肠癌筛查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广州等地政府组织的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结果也证实了该筛查的效益。目前,推荐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主要包括危险度评估和粪便潜血检测,如果结果为阳性,再进行结肠镜检查。近年来,粪便DNA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初筛的效果。国外的经验还显示,在医疗资源比较充足的地区,可以直接进行3到5年一次的结肠镜检查,也能取得很好的筛查效果。早期的结直肠癌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当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1)大便习惯发生变化;(2)粪便的性状发生变化(如变细、出现血便、黏液便等);3.感到腹部疼痛或不舒服;(4)腹部出现肿块;(5)与肠梗阻相关的症状;(6)全身症状:例如贫血、体重减轻、体力不佳、低热等,到晚期时可能出现腰骶部的疼痛、黄疸、腹水等症状。同时,结直肠癌的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另外,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约占总体发病率的6%左右。对患者来说,家族史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例如,林奇综合征(LS)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165

最新问答